2003年12月10日 15:38 千龙新闻网
[千龙网记者之间12月9日报道]日前,在广东东莞市青年企业家座谈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黎桂康在会上回答有关青年企业家普遍关注的人才引进问题时透露,东莞将重点引进确需人才,博士在东莞失业时每月可领取2000元。
黎桂康表示,目前东莞的进一步发展的确需要高素质人才,所以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一定会加强。来东莞工作的博士、硕士生可以不交城市增容费,其配偶、子女甚至配偶一方的父母亲都可以入户东莞。
市长的发言从表面上看,意在为当地吸引人才。但博士生失业,每月可领取2000元的说法,引来了人们的批评:"有违公平合理的原则"、"唯学历是论"、"保护无能的书呆子"、"不具可操作性"、"乱花纳税人的钱"……在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博士失业、上百名博士争抢2000元月薪岗位的新闻不断的时候,东莞市的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吸引大批人才呢?
"这是对人才的政策歧视"
就读北京某高校的一位硕士明确表示:"就业再难也不会选择东莞,因为那里的做法存在政策歧视,伤害我们这些本科生与研究生。"
有人研究过美国《华尔街日报》上的部分招聘广告,结果发现,只有2%要求硕士,4%要求学士,其余竟没有学历要求。这与国内企业在招聘启事中动辄提出"硕士"、"博士"的要求,形成鲜明对比。
记者的很多采访对象因此表示,衡量人才的标准显然不能单纯看学历,博士所受教育程度高,待遇相应高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关键问题是,从公平合理的角度考虑,博士能享受每月2000元的"失业救济",那么,本科生、硕士生是否也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呢?
一项政策的出台,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政策。否则,博士是引来了,可硕士、学士的积极性却遭到了打击和伤害。毕竟,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几个或者一群博士就能实现的,其后果显然违背了吸引人才的初衷。
这位硕士对千龙网记者说,市场经济社会讲究优化资源配置,人才资源也必须充分体现"优化配置"的要求,对人才实行"优绩优酬"机制应由用人单位说了算。如果连失了业、什么都不干的博士都可以由政府拨款养活,对其他兢兢业业工作的人来讲显然有失公平。
"这是在鼓励懒惰和无能"
有人提出:"读完博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好意思领'低保'?凭什么就要给他们多啊,其实这种无能的人应该一分钱都没有。"
近来,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本科生。"这一说法显然很片面,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高学历的人才很可能在实际工作中显示不出优势。用友软件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千龙网记者,他们曾经同时招聘了一些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生,结果,在试用阶段却发现这些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能力反而没有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能力强,几个高学历的人最终都被公司淘汰了。
有学历未必有能力,失业的博士个人身上显然是存在毛病的。有人提出:如果一个博士无才无德,或者出于懒惰,或者来这里挂个名,然后到别处谋发展,空领"低保",政府难道也把这样的博士养起来?
现实生活中有文凭没水平的很多,有才无德的人也大有人在,对人才的界定以文凭为尺度,为标准,不仅有失公允,还可能造成一些人不思进取,养尊处优,熬年头,混日子,有了"最低保障",很容易助长一些人的懒惰思想,不利于"奖勤罚懒"机制的建立。不少人如是说。
"这是唯学历是论的低劣作秀"
一位退休干部非常气愤地对千龙网记者说:这纯粹是人才高消费,用以撑面子,把人才当花瓶。不管是否是真的千里马,只要给马挂上博士的招牌,就可以牵着在人前人后炫耀,哪怕他什么都不干。失业博士也能拿2000元,不就是光吃草料不干活的"千里马"吗?
把吸引人才当幌子、当政绩、当脸面,是当前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中的不良现象。许多行业、岗位招聘高学历人才,不是为了事业发展,而只是为了炫耀,"本科生扫地"、"研究生卖货"、"博士生打杂"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我这里有多少硕士生,多少博士生"成为了很多地方和企业的招牌。晋升、职称、加薪、福利待遇……都往往不以业绩考虑,只认学历。
"博士失业每月可领取2000元,把唯学历是论的作秀发挥到了极点,凭什么一个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人要白拿高报酬?"这位退休干部说,"有了高学历就可以不劳而获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人们都在为高学历而奋争,而踏踏实实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更败坏了风气,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展。"
"这是无病呻吟多此一举"
博士失业每月可领取2000元,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感,那些可在这一政策中获益的博士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的呢?
千龙网记者采访中发现,大多数博士对此不屑一顾,他们认为,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但现在根本没到博士失业的程度。一个人读书读了二十多年,从小学一直读到博士,最后却找不到工作,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某科研企业副总喻顺祥博士对千龙网记者说:在我国,硕士、博士教育在当前乃至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属于"精英教育"而不是"普及教育",能够接受这种教育的仍然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等许多岗位只有博士才能胜任,在其他领域,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也显然更具竞争力。
目前,尊重人才已经蔚然成风,很多地区为招贤纳士,不惜开出了优厚条件。承诺高薪、高福利、高官等,喻博士认为,博士的就业空间、就业形势远比其他人更广阔,东莞的做法是多此一举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博士能力的怀疑和不尊重。
"这是对纳税人利益的侵害"
与其他地区高薪、高官的承诺相比,东莞引进博士的政策遭非议,显然是在其提出的博士失业也可领取2000元这一点上。
有人提出:"博士如果失业的话,靠2000元过日子,那也太悲哀了。如果改成'来这工作,政府补贴2000',意见恐怕就少了。"但立刻有人反驳道:"法律依据何在?肯定不是市长掏腰包。官员难道就能信口开河,随便浪费纳税人的钱?"
东莞到底缺多少博士人才,缺什么专业的博士人才,政府应该深入细致地调查,然后有针对地引进,而这种"唯博士是论"的态度,很可能导致引来了大批博士,却没有能力容纳,最终导致"博士失业政府买单"的状况。
市长公开承诺,必然要考虑如何兑现。有网友调侃到:"混个文凭到东莞混日子。"如果大批博士在东莞失业,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有没有这么一笔款项,市政府是否有兑现承诺的能力和条件。政策的出台实施不能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题。
更有人指出,即使政府能拿出这笔钱来,但财政支出的每一笔费用,都是属于纳税人的,拿纳税人的钱,去养众多发挥不出作用的"人才"既无意义,更是对纳税人的侵害。
"营造环境比引进人才更为重要"
"失业博士月领两千"作为东莞一项引进人才的举措遭到了种种非议和质疑。在引进人才的问题上,有人指出,政策的出台必须充分考虑到其配套性、可比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只有将政策或承诺落到实处,人才的各项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护。北师大的王得胜教授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部门营造人才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比单纯引进人才更为重要。
王教授举例说,某市近年来大批引进博士,每年资助额都超过百万元,但却有15%的受资助博士不辞而别,而当地高校每年毕业的博士生留在该市的只有1%。很多博士认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如果没有一个完整务实的发展计划,没有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华的空间,即使给予了较好的待遇,也很难留住人才,更提不上发挥人才的作用了。
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而不是考虑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导致的结果是,有能力没能力的人都去追求高学历,制造出更多更学历低水平的"人才"。
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是让既有文凭又有水平的人才,和只有较低文凭但确有能力者都能够有发挥才干的机会,并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同时通过市场机制,不断识别和淘汰庸才。而不是政府去规定以学历等级来划定人才标准和人才的待遇。"很显然,拥有人才与切实发挥人才的作用不是一回事。"王教授说。
-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